人机互联实验室的ER体验-翟振明博士

2021-01-15


在中山大学,有一个实验室,叫人机互联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可以体验的。体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一辆车,高尔夫球车,物理的。上去以后看还都是现场,与没戴之前一样,戴上头盔看到的还是现实世界不是虚拟世界。两个人上车,一个人开,开了一会儿,这场景是实验室外的走廊,是真的。

假设我上了车,我坐的车开出来了,这是哪儿?一个陌生的场景,国外的街景,这明显是假的。但是,什么时候从真变假了,不知道,谁也没法知道!路上迎面驶来一辆自行车,车上的人正跟我打招呼。这声音好耳熟,是我来实验室同行的朋友,他在哪儿?这是他正在骑的车吗?正是他,几番聊天之后,我们挥手告别,继续各自的旅程。穿过隧道,来到了长安街,来到了北京。这不可能是真的啊。这明明是从现实的景象过渡到虚拟的场景了,但这是在什么时候过渡的?

满心疑惑之时,天空飞来一个飞船,把我的车带到了飞船中,司机让我下车,此时的我伸出一条腿小心的试探,确定能够着陆后,小心翼翼的走下了车,缓缓四处走动。此时,我在一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正当惊异之时,不小心的触碰竟开启了一系列机关,飞船顶舱打开,瞬间置身灿烂星河之中。意犹未尽之时,我们被扔回“现实”了:这是中山大学的南校门!

车从门口驶入,道路两旁的大树随风摇曳,伴随着阵阵鸟叫声,这是回来了啊。这不是实验室所在的锡昌堂的一楼吗?这是我们来访前经过一楼看到的保安大哥,他现在正在与别人聊天,这一切都是实时发生的。我明明在六楼实验室,为何来到了一楼?此时,我的疑惑越来越深……“滴~”体验空间的大门打开,同行者在门外向我挥手,欢迎我回来。我摘下头盔,正要向他们分享奇妙经历时,他们如上帝一般知晓每一个情节……。从假变真的过程,什么时候变的,也是不知道。不知道,不是因为你蠢,而是场景本身没有迹象让你判断

作为设计者,我自己坐的话,我也不知道。技术是我设计的,内容是施工公司做的。只要不知道内容,就不知道过渡在何时发生。所以,这个过程就这样完成了,无缝连接。这样,进来时从实到虚的过渡是无缝的,出来时从虚到实的过渡也是无缝的,这就叫虚实之间的无缝穿越体验。

腾讯微信现在的掌门人张小龙,有一次开会,开会完了说了几句话。他说,希望五年以后,开会就不用来了。你们戴着个眼镜,堵车也不用着急了。一戴上眼镜,和来到现场一模一样了。他说5年以后要搞好,我觉得有点太乐观了。网络不太给力,就是有了5G,一下子整在一起的话,感觉还是有些困难。不过,有人会有疑问,认为这东西很难以假乱真。有人认为,那分辨率那么低,怎么能以假乱真呢?那么多颗粒感,怎么会看不出来是假的呢?不过我有办法处理,就是采用削足适履法:先让现实看上去有点像造出来的,但还不至于会因为这个觉得它假。你还是你,但是有点颗粒感吗,你能说它是假的吗?所以不需要很高的科技呀!不需要很高的分辨率啊!比如说它这里有点延迟,我们剩下的虚拟内容也有一点点延迟。这样两边接起来,就看不到连接点了。这是逆向思维,把它搞定了。进去和出来都采用一样的办法,就无缝了。

所以,这样起码在视听方面,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界限可以抹掉的。现在还不是未来,我们的未来技术还没用上,用现在粗浅的技术,就做到了无缝连接。这东西我一个文科教授做出来就可以到这样的程度,那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个时代马上就要来了。以后朋友圈可不是一个头像,一个ID了,朋友圈的朋友们可以坐到一起了。

这个为什么能做到呢?它有动作捕捉。什么叫做动作捕捉?最简易的,就是拿手机一插就能看到的,因为手机有陀螺仪,它有动作捕捉功能。你这么动了以后,它知道你动了它才重新刷的,在你看来是同时发生的,这样你就可以头在转却让世界保持固定不动。VR里边的场景,是过去从来都没发生过,将来也不会再次发生的独一无二的场景。我们在实验室呢,还多做了一件事,做了一个新的VR加遥距操作的设置。

现在来谈谈物联网。物联网,就是把物、主要是人造物的状态,它的位置等在互联网里连起来,我们全都知道。知道以后,就要操作这个东西。那么要不要跑跟前去操作啊?不需要。任何地方都可以操作它,对不对?如果说物联网要操作的话,就不需要鼠标键盘来点击。比如说开火车,我们操作火车可能现在就点一下。但是我们有了虚拟现实,我们坐上去直接开动它了。

这样一开,车子会不会真的被开走?这个我们要联想到一个进口的科幻3D电影,阿凡达。这个电影有个替身,在一个叫潘多拉的星球真正干活的谈恋爱的都是那个身体在做。这个替身和VR一整,用这种东西来干活,不需要出门。我们现在把整个系统换了个名字,我们把它叫ER,就是体验加操控的扩展现实。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面对,要预先注入鲜活的人文理性。不要让那些野心家控制我们每个人,一定要阻止这种控制。可能有人为了控制我们的感受,要来控制物联网,直接控制我们的神经了,这样我们就完了,这样的事情就很危险。

想象一下,这个颠覆怎么样?在ER里,人无处不在,没有国界。人和身体、和工具的界限在哪里?我在什么地方?这个概念,这个问题没人回答。我在哪里?不知道!第一现场,第二现场,怎么区分啊?在阿凡达的电影里,那个阿凡达是真的身体,还是我原来爹妈给的是真的身体?你能回答吗?直截了当地回答是不可能了。虚拟世界是他的,但他没有在哪个国家,因为没有国界。

按照我的估计,电影阿凡达里面这些大部分是真的问题,现实中我们迟早要面对的。人家说,这个新技术出来要有一个杀手级应用才能让它迅速发展被普及。但是这个VR是例外,它是代替了所有屏幕。遥距操作现在已在运用了,而且应用的很好哦!我们国家的多所医院买了几十套手术设备,叫达•芬奇系统。一个医生戴上以后,自己手上戴着传感器,但感觉像是拿着手术刀。自己看着自己,看着虚拟的器官,手上拿着手术刀对着虚拟器官动手术,远处有个跟你做一模一样的动作的机器手,两个机器手插进去一起成像,插到人家真的器官前面,施行手术。

现在,中山大学的医院里刚有了一套达芬奇,动手术这么复杂的都能搞定,其他东西搞不定吗?

这就是ER的威力,这就是你可以在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体验到的ER原型系统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