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在心理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林炯康博士

2021-12-23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能够给使用者提供近似真实的、可以沉浸和交互作用的虚拟环境。近年来,VR技术已被用于精神心理问题治疗的新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其中,VR技术与暴露技术结合,用于多种精神疾病、尤其是恐惧和焦虑障碍的治疗最为多见。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相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字:虚拟现实;暴露;恐惧;焦虑;心理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生理方面。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在社会适应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意义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理治疗作为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可使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自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出现以来,由于其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点,早在2005年就受到心理治疗领域有关专家的重视,并预测其在未来十年会成为心理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1]。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及5G网络、人工智能、高清显示等相关技术的突破,VR技术也逐渐由早期的玩具成为科研、心理、医学、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重要技术[2],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应用VR技术进行心理治疗的研究和案例的报道,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总结VR技术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期望为我国应用VR技术开展心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VR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叫儿童多动症。在我国ADHD发病率约为5.7%,呈逐年上升趋势[3]。常发生于14岁以下儿童,表现为与儿童自身年龄不相符的持续6个月以上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等症状。ADHD儿童由于其冲动行为会带来诸多危险。国外有研究者[4]利用虚拟环境模拟在交通路口选择的情景,对ADHD青少年的潜在事故倾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ADHD儿童有比正常儿童更多的不安全过马路行为,碰撞行为是对照组的两倍。证实VR技术能够模拟高危情景,有助于识别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在各种危险情境下的表现,并可用来教导这类儿童如何在这种情境下做出正确的行为。之后国内研究人员也利用VR技术对ADHD儿童进行了研究,促进了对ADHD儿童异常行为的纠正[5]。

 

2、VR技术在恐怖症治疗中的应用

系统脱敏疗法与暴露疗法对恐怖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国内专家应用VR技术对恐怖症的治疗研究中揭示:VR技术对恐怖症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虚拟场景的真实感程度和受治疗人员对场景的沉浸感程度[6]。VR模拟出恐惧源,被试者直接暴露于类似现实的恐惧中,或通过VR技术逐步增加恐惧的等级及真实程度。甚至心理医生也可与被试者一起进入虚拟场景,通过言语引导或动作示范来帮助被试者直视自己的心理恐惧,同时给予心理上的矫正和治疗。国外有针对30名被试者的研究中,将被试者置于模拟的高空,进行2年半的治疗后,90%的被试者敢于乘坐玻璃电梯。在虚拟的世界,不论制造的现场有多恐怖和逼真,也不会危害人身安全,还可以准确、直白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比传统心理学方法加准确,更便于心理医生分析治疗效果。现在,VR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恐高、飞行、动物、驾驶、幽闭、社交恐惧症等的心理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3、VR技术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经历重大的灾难、威胁性应激事件或者承受重大压力而引发的延迟出现或者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特点是时过境迁的痛苦体验无法消除,其心理、心理产生失调,并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有研究者将VR应用于“911”事件的幸存者及地震带来的伤害。研究表明,患者经过VR进行暴露疗法之后,症状显著降低。国外有研究者通过对电子数据库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估VR暴露法对创伤后激障碍的疗效,结果发现,VR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PTSD方法,它能使患者更好地投入,更能激活患者的创伤记忆,使患者克服恐惧情绪。在后续的多项研究中都证实VR治疗PTSD的有效性。

 

4、VR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CZ)简称分裂症,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其临床症状多样,表现复杂,主要有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应用VR技术,通过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设备和虚拟环境交互,模拟患者在生活当中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幻听、幻视等,并通过虚拟环境记录患者的视、触、听觉及情感反应。治疗师也可参与该过程,作用就是帮助患者自发改变认知:幻觉是虚假且不真实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疾病,促使患者在生活中忽略这些幻觉。通过VR技术帮助患者觉知错误,改变不合理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方式等,增强患者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并且提高处理各种社会信息的能力。这些研究成果被国内研究人员应用于SCZ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VR技术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广泛发展障碍,其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和局限重复行为。ASD个体在面临压力情境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影响社交功能。已有研究表明,干预ASD群体焦虑障碍及特定恐惧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以VR技术为主导的干预疗法。近期研究也进一步证实,VR训练可以提高ASD患者的情绪认知、自我情绪表达,具有较好的泛化性。在完成不同情境下的社会互惠、情绪识别、情绪表达任务后,患者的社会技能显著提升,出现了更多的积极社会行为。

综上所述,VR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有许多优势。应用VR系统可以设计出接近现实的多种环境,并进行互动,获得与真实环境下进行治疗相似的结果,且减少了治疗本身的危险。由于模拟环境的可控制性,VR的应用也更加灵活与高效,应用范围更广阔。但由于当前的VR设备大都以头盔显示器、触摸控制器完成实现与虚拟环境的互动,在佩戴头显,通过手柄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被试者可能会产生头晕和疲劳等现象。当前VR设备价格及维护费用较高,虚拟环境的构建也需要大量资源,对操作设备的心理工作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VR设备涉及到的计算机图形、计算机程序等技术还难于量身定做,这些都限制了VR技术使用范围。

尽管如此,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治疗等服务的需求量不断上升。VR技术以其独特优势不论是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学人才培育方面,都有长期高效的辅助功用。利用先进的VR技术,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收集、整理患者在知觉、注意、记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特征,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过程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RIVAG.Virtual reality in psychotherapy : review[J]. Cyberpsychol Behav, 2005,8(3):220-230.

[2] 马亮.浅析虚拟现实艺术的表现形态[J].艺术教育,2016(3):286.

[3] 童连,史慧静,臧嘉捷.中国儿童ADHD流行状况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279-1283.

[4] 孙争宇,顾丽红,李林. 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 2017, 30( 5) : 394-400.

[5]张菁,钱秋谨,王玉凤.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评估儿童ADHD的应用(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6):453-458.

[6]王秋雨,王纯,姚辉,等.虚拟现实暴露技术在恐惧、焦虑障碍中的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