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元宇宙的认证机制-王璨博士

2022-05-22

摘要:区块链是随着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的日益普及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目前已经引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 特别适合构建可编程的货币系统、金融系统乃至宏观社会系统。在元宇宙世界持续发展下,未来必定会面临“信任选择”的问题。届时,我们是需要一个可信任的机构来处理,即区块链信任机制。本文通过解构区块链的核心要素, 提出了区块链系统的基础架构模型,详细阐述了区块链及与之相关的比特币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应用现状。


关键字:区块链;比特币;元宇宙;信任选择


1 引言

元宇宙并无清晰完整的定义。一般观点认为元宇宙是指一个虚拟空间。有人提出元宇宙是一个集体虚拟共享空间,是架构于现实逻辑之上的超大虚拟空间,是由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和物理持久性虚拟空间(包括所有VR,AR和Internet的总和)的融合创建。也有人认为元宇宙包含了现实世界和上述虚拟世界,或者以这个虚拟世界为主要平台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空间。目前对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的共识是它包括建立在区块链算法和规则之上的社交平台、建立在区块链数字货币基础之上的经济系统,以及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由用户生产知识的内容平台。

元宇宙这一词,在今年除了科技媒体外,也被其他主流媒体提起,同时也引起各类资本和媒体追捧,Facebook近期更是频繁提起其发展元宇宙的计划。若我们去深究其本质,则会发现元宇宙更加强调的是人们以另一种虚拟身份的形式,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体验和创造。在对元宇宙的设想中,未来,它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而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元宇宙就像一个数字化的国家,是一种全新的文明。目前网络带给人们的体验是消息沟通的无国界,但是元宇宙描绘的世界,其带来的体验则可能是感受体验上的无国界。若我们身处于元宇宙社会中,那什么会是你愿意并且信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的基础?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来思考:我们的身份如何认定?由谁来认定?这个所谓的身份除了这个元宇宙外,能否与其他元宇宙互动或是存在其他的可能性?我们在其上购买的资产该如何认定?谁来决定资产的认定?公平与否?若发生纠纷,如何解决?届时,若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我们则需要一套完善的信任机制——区块链信任机制。

区块链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撑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 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和经济激励等手段, 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 从而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比特币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普及, 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社交网络之后计算范式的第五次颠覆式创新, 是人类信用进化史上继血亲信用、贵金属信用、央行纸币信用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区块链技术是下一代云计算的雏形,有望像互联网一样彻底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 并实现从目前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


2 区块链体系架构

现有项目的技术选型多数由比特币演变而来,所以区块链主要基于对等网络通信,拥有新型的基础数据结构,通过全网节点共识实现公共账本数据的统一。但是区块链也存在效率低、功耗大和可扩展性差等问题,因此人们进一步以共识算法、处理模型、交易模式创新为切入点进行技术方案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逻辑控制功能和区块链应用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的区块链通用层次化技术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网络层、数据层、共识层、控制层和应用层。其中,网络层是区块链信息交互的基础,承载节点间的共识过程和数据传输,主要包括建立在基础网络之上的对等网络及其安全机制;数据层包括区块链基本数据结构及其原理;共识层保证节点数据的一致性,封装各类共识算法和驱动节点共识行为的奖惩机制;控制层包括沙盒环境、自动化脚本、智能合约和权限管理等,提供区块链可编程特性,实现对区块数据、业务数据、组织结构的控制;应用层包括区块链的相关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通过调用控制合约提供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

2.1 网络层

2001年,Gribble等人提出将P2P技术与数据库系统进行联合研究的想法.早期的P2P数据库没有预定的全局模式,不能适应网络变化而查询到完整的结果集,因而不适合企业级应用。基于P2P的区块链则可实现数字资产交易类的金融应 

用,区块链网络中没有中心节点,任意两个节点间可直接进行交易,任何时刻每个节点也可自由加入或退出网络,因此,区块链平台通常选择完全分布式且可容忍单点故障的P2P协议作为网络传输协议。区块链网络节点具有平等、自治、分布等特性,所有节点以扁平拓扑结构相互连通,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权威节点和层级结构,每个节点均拥有路由发现、广播交易、广播区块、发现新节点等功能。 

区块链网络的P2P协议主要用于节点间传输交易数据和区块数据,比特币和以太坊的P2P协议基于TCP协议实现,HyperledgerFabric的P2P协议则基于HTTP/2协议实现.在区块链网络中,节点时刻监听网络中广播的数据,当接收到邻居节点发来的新交易和新区块时,其首先会验证这些交易和区块是否有效,包括交易中的数字签名、区块中的工作量证明等,只有验证通过的交易和区块才会被处理(新交易被加入正在构建的区块,新区块被链接到区块链)和转发,以防止无效数据的继续传播。

2.2 数据层

区块链中的“块”和“链”都是用来描述其数据结构特征的词汇,可见数据层是区块链技术体系的核心。区块链数据层定义了各节点中数据的联系和组织方式,利用多种算法和机制保证数据的强关联性和验证的高效性,从而使区块链具备实用的数据防篡改特性。除此之外,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存储完整数据的行为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隐私保护便成为迫切需求,而数据层通过非对称加密等密码学原理实现了承载应用信息的匿名保护,促进区块链应用普及和生态构建。因此,从不同应用信息的承载方式出发,考虑数据关联性、验证高效性和信息匿名性需求,可将数据层关键技术分为信息模型、关联验证结构和加密机制3类。

2.3 共识层

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必须维护完全相同的账本数据,然而各节点产生数据的时间不同、获取数据的来源未知,存在节点故意广播错误数据的可能性,这将导致女巫攻击、双花攻击等安全风险;除此之外,节点故障、网络拥塞带来的数据异常也无法预测。因此,如何在不可信的环境下实现账本数据的全网统一是共识层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际上,上述错误是拜占庭将军问题在区块链中的具体表现,即拜占庭错误-相互独立的组件可以做出任意或恶意的行为,并可能与其他错误组件产生协作,此类错误在可信分布式计算领域被广泛研究。

状态机复制是解决分布式系统容错问题的常用理论。其基本思想为:任何计算都表示为状态机,通过接收消息来更改其状态。假设一组副本以相同的初始状态开始,并且能够就一组公共消息的顺序达成一致,那么它们可以独立进行状态的演化计算,从而正确维护各自副本之间的一致性。同样,区块链也使用状态机复制理论解决拜占庭容错问题,如果把每个节点的数据视为账本数据的副本,那么节点接收到的交易、区块即为引起副本状态变化的消息。状态机复制理论实现和维持副本的一致性主要包含2个要素:正确执行计算逻辑的确定性状态机和传播相同序列消息的共识协议。其中,共识协议是影响容错效果、吞吐量和复杂度的关键,不同安全性、可扩展性要求的系统需要的共识协议各有不同。学术界普遍根据通信模型和容错类型对共识协议进行区分,因此严格地说,区块链使用的共识协议需要解决的是部分同步模型下的拜占庭容错问题。

2.4 控制层

区块链节点基于对等通信网络与基础数据结构进行区块交互,通过共识协议实现数据一致,从而形成了全网统一的账本。控制层是各类应用与账本产生交互的中枢,如果将账本比作数据库,那么控制层提供了数据库模型,以及相应封装、操作的方法。具体而言,控制层由处理模型、控制合约和执行环境组成。处理模型从区块链系统的角度分析和描述业务/交易处理方式的差异。控制合约将业务逻辑转化为交易、区块、账本的具体操作。执行环境为节点封装通用的运行资源,使区块链具备稳定的可移植性。

2.5 应用层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审计成本,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可应用于跨境支付等金融场景。除此之外,区块链还应用于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教育生态优化、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安全保障等非金融场景。 

根据这些场景的应用方式以及区块链技术特点,可将区块链特性概括为如下几点。1) 去中心化。节点基于对等网络建立通信和信任背书,单一节点的破坏不会对全局产生影响。2) 不可篡改。账本由全体节点维护,群体协作的共识过程和强关联的数据结构保证节点数据一致且基本无法被篡改,进一步使数据可验证和追溯。3) 公开透明。除私有数据外,链上数据对每个节点公开,便于验证数据的存在性和真实性。4) 匿名性。多种隐私保护机制使用户身份得以隐匿,即便如此也能建立信任基础。5) 合约自治。预先定义的业务逻辑使节点可以基于高可 

信的账本数据实现自治,在人–人、人–机、机–机交互间自动化执行业务。


3 区块链工作流程

一般认为,区块链是一种融合多种现有技术的新型分布式计算和存储范式。它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并利用对等网络进行节点间的数据传输,结合密码学原理和时间戳等技术的分布式账本保证存储数据的不可篡改,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或智能合约实现上层应用逻辑。如果说传统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单方维护,那么区块链则实现多方维护相同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公平性。区块链的工作流程主要包含生成区块、共识验证、账本维护 3 个步骤。(1)生成区块。区块链节点收集广播在网络中的交易,即需要记录的数据条目然后将这些交易打包成区块,具有特定结构的数据集。(2)共识验证。节点将区块广播至网络中,全网节点接收大量区块后进行顺序的共识和内容的验证,形成账本,具有特定结构的区块集。(3)账本维护。节点长期存储验证通过的账本数据并提供回溯检验等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账本访问接口。


4 技术挑战及研究进展

4.1 层次优化与深度融合

区块链存在“三元悖论”,即安全性、扩展性和去中心化三者不可兼得,只能依靠牺牲一方的效果来满足另外两方的需求。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公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完全去中心化的特点,但是资源浪费等问题成为拓展性优化的瓶颈。尽管先后出现了 PoS、BFT 等共识协议优化方案,或侧链、分片等链上处理模型,或 Plasma、闪电网络等链下扩展方案,皆是以部分安全性或去中心化为代价的。因此,如何将区块链更好地推向实际应用很大程度取决于三元悖论的解决,其中主要有层次优化与深度融合2种思路。

4.2 隐私保护

加密货币以匿名性著称,但是区块链以非对称加密为基础的匿名体系不断受到挑战。反匿名攻击从身份的解密转变为行为的聚类分析,不仅包括网络流量的IP聚类,还包括交易数据的地址聚类、交易行为的启发式模型学习,因此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区块链隐私保护思路发生转变。已有Tor网络、混币技术、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以及各类复杂度更高的非对称加密算法被提出,但是各方法仍有局限,未来将需要更为高效的方法。此外,随着区块链系统的可编程化发展,内部复杂性将越来越高,特别是智能合约需要更严格、有效的代码检测方法,例如匿名性检测、隐私威胁预警等。

4.3 工业区块链

工业区块链是指利用区块链夯实工业互联网中数据的流通和管控基础、促进价值转换的应用场景,具有较大的研究前景。工业互联网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通过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逻辑闭环,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贯通,培育新的模式和业态。 

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智慧城市、消费互联网等场景应用存在内在关联,例如泛在连接、数据共享和分析、电子商务等,那么其学术问题与技术实现必然存在关联性。区块链解决了物联网中心管控架构的单点故障问题,克服泛在感知设备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挑战,为智慧城市场景的数据共享、接入控制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为激励资源共享构建了新型互联网价值生态。尽管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的产业生态系统,其技术体系更复杂、内涵更丰富,但是不难想象,区块链同样有利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5 结语

区块链基于多类技术研究的成果,以低成本解决了多组织参与的复杂生产环境中的信任构建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在金融、教育、娱乐、版权保护等场景得到了较多应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比特币的出现重塑了人们对价值的定义,伴随着产业界的呼声,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遵循区块链层次化分析方法,能够直观地区别各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特点,为优化区块链技术提供不同观察视角,并为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创造条件,促进后续研究。未来的发展中,区块链将成为更为基础的信任支撑技术,在产业互联网等更广阔的领域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奇峰,金澈清,张召,钱卫宁,周傲英.区块链技术:架构及进展[J].计算机学报,2018,41(05):969-988.

[2]祝烈煌,高峰,沈蒙,李艳东,郑宝昆,毛洪亮,吴震.区块链隐私保护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54(10):2170-2186.

[3]沈鑫,裴庆祺,刘雪峰.区块链技术综述[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2(11):11-20.

[4]林晓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中国金融,2016(08):17-18.

[5]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04):481-494.DOI:10.16383/j.aas.2016.c160158.

[6]杨晓晨,张明.比特币:运行原理、典型特征与前景展望[J].金融评论,2014,6(01):38-53+124.